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项工作 > 中药学高等教育大会

中药高等教育6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8年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年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23

      10月20日,在中药高等教育创建一甲子的历史时刻,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顺利召开。会上,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32所中医药高等院校的120余名代表围绕“中药学行业发展与中药高等教育建设”、“中药学术的建设与中药高等人才培养”、“中药学专业建设与中药学高等人才培养”三大主题等展开研讨。会议由校党委书记谷晓红主持,开幕式由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董玲主持。

  

 

  会议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旨在加强交流,在校与校之间构筑与铺设合作,优势互补,进一步加快全国中药学院(药学院)的发展,促进中药学科的建设,促进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医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开幕式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彭代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综合处处长周景玉分别致辞。党委书记谷晓红对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她强调“药”为“治病草”,“医”为“治病工”,中药的应用和研究离不开中医思维。并表示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中药高等教育界的同仁们继续发扬资源共享、携手共进的优良传统,在中药事业发展的核心人才培养上,尊重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围绕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标准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为中药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培养中医思维的中药人才、强化“中药五能”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从中医药学科属性谈中药人才培养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匡海学就“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作出了报告。他介绍了中药学专业建设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了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总结了新形势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中药学类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的思考。他强调一、完善中药学类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中药传承危机,提高临床服务能力;二、遵循规律,服务需求,以中药学学科发展引领中药学类专业布局优化;三、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为导向,调整、创办中药学类专业;四、以中药大健康产业需求导向,建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预警机制。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江西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刘红宁就“培养有中医思维的中药人才”,用取类比象、深入浅出的方法分享了他对中医层层递进的思考,指出中医思维是中药人才的基石,提出了培养中药人才中医思维路径。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彭代银就“凸显中药特色,强化五能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展开了讨论,他首先分析了中药高等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式发展、注重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坚持有传承有创新有服务”的形势。然后通过总结不同阶段中药人才能力培养的重点,提出了中药人才“识药、制药、评药、用药、创药”等“五能”培养内涵和实施路径。最后从“传承经典、产教结合、医教结合、科教结合、训赛结合”分享了“五能”人才培养的初步实践。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药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乔延江围绕“从中医药学科属性谈中药人才培养”抛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理、法、方、药”中医学科属性和“剂、工、质、效”中药学科属性,提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科学观“四观”、认识论、方法论“两论”的人才培养方法。通过中西文化融合培养学生的责任使命、理想信念、人与自然和谐;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包容的品格、道德情操、和而不同的意识。通过科学与文化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辨证论、系统科学、分析哲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习惯。通过科学艺术融合培养学生的美学、审美、想象力、创造力。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次会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专家们的报告丰富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会议对积极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药学院

  撰稿人:单娇、董世芬、黎孝余

  审稿人:李军、贺莹、刘雯华